【摘要】 基金经理“定投团”惹争议
公募行业悄然掀起基金经理“定投团”热潮,多家基金公司旗下十余位基金经理带头自掏腰包定投自管基金,并在互联网销售平台上晒出投资账单。在基金经理的带领下,不少投资者进入了基金公司组建的“定投群”并“跟团”定投。但此举也引发一系列争议,譬如基金公司如此操作的合规性、是否涉嫌误导投资者等。受访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的基金经理领头定投行为已成为一种基金销售手段,因此要向投资者明确自身的销售立场,同时宣传方式要合规,警惕“投教营销一把抓”。
基金经理定投潮起
近期,基金行业掀起一阵定投风潮,而基金经理领头定投成为最新热潮。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至少已10位以上基金经理公开宣布定投自己管理的产品。
最新案例为大成基金旗下基金经理刘淼。5月初,大成基金刘淼开启定投计划,承诺每笔份额至少持有三年。刘淼介绍,基于当前市场已处在“估值相对合理”的个人判断,他开启了对大成中证红利指数基金的隔周定投。
今年最大基金经理“定投团”来则自华夏基金。华夏基金5月25日发起定投团活动,由12名基金经理和基金经理助理带头定投,该 “定投团”成员包括周克平、郑泽鸿、杨宇、屠环宇、孙蒙、王泽实、荣膺、鲁亚运、徐猛、吕佳玮、夏云龙、袁英杰等。他们每周定投金额在1000-10000元之间;基金经理同步发布“定投日记”,晒出投资截图,分享投资理念。
另一位来自建信基金的基金经理陶灿,5月18日宣布启动一项名为“圆弧计划”的定投活动,从4月底开始,为期三个月,每天做定投5000元,定投他自己管理的基金产品。而早在4月,嘉实基金基金经理田光远便启动“双稀”基金定投计划,每周1500元定投其管理的稀土和稀有金属主题ETF产品。此外,嘉实基金也在近日发布了“微笑定投”品牌。
在基金经理带领下,不少投资者加入定投大军。来自某第三方平台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今年该平台上以基金定投入市加仓的投资者已超千万。另据知情人士,伴随着4月底以来市场的震荡反弹,已有“跟团”定投的投资者这这波行情中有所收获。
谈及这波“定投团”热潮兴起的原因,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主观原因是基金公司更喜欢定投客户,因为该类客户特征往往是投资经验成熟、盈利体验好、资金申赎稳定、投资心态好;客观原因是今年市场宽幅震荡,用户申购量不佳,是推广定投、吸引长线资金的好时机。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姚慧博士则分析称,“我们觉得一来是今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震荡下跌,5月之后指数出现止跌反弹迹象,但是投资者风险偏好仍处于地位,基金销售难度增加。”
“其二,”姚慧博士进一步指出,“定投”作为一个非常“古老”的投资策略,在当前持续震荡市场中,它可能是普通投资者的较好选择;其三,这种跟团定投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视为对基金经理自购政策的响应,即近日中基协发布《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其中要求:“基金经理应当将不少于当年绩效薪酬的30%购买本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并应当优先购买本人管理的公募基金”。
记者了解到,即使目前部分基金公司尚未启动基金经理定投团活动,也一直倡导和鼓励基金经理购买自己管理的基金产品。例如长城基金就表示,除基金经理外,公司也一直鼓励其他员工购买公司旗下基金产品,尤其遇到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公司内部还下发了全员自购倡议书,今年上半年也同样作了内部自购的号召。
但长城基金同时强调,公司并未强制要求大家采用何种方式购入。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基金经理采用了定投方式,部分基金经理是根据市场情况分批买入。“同时,员工的自购,是基于自己作为一名投资理念相对成熟的基金投资者,对市场判断和基金产品、基金经理了解的基础上做出的,公司不加以自购产品上的限制。”长城基金相关人士介绍。
行业或有争议。
根据《中国基金日报》记者的行业采访,基金经理一次性或固定投资自己的基金是正常的,一些公司愿意遵循这种宣传模式,有类似的计划,但一些基金公司表示,这种模式存在争议。
基金经理的固定投资行为属于自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与持有人长期利益的一致性。华南一家基金公司表示,建立官方微信集团可能会过度渲染基金经理参与固定投资,投资者可能会因为信任基金经理的专业性而忽视其风险承受能力,盲目跟随投资,有一定的误导性。
另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参与固定投资和自购监管没有禁止性规定,但关键宣传方式应符合要求。例如,没有提到特定基金参与固定投资,只是作为投资者教育,但现在有一些激进的情况。
上海证券基金评估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姚辉认为,选择时间是金融产品投资最大的困难之一。固定投资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投资策略,可以简化选择时间的问题,帮助投资者克服由情绪引起的非理性交易冲动。基金经理的声明帮助更多的投资者理解这种投资方式是投资者教育的有效方式。
姚辉认为,基金经理的非独立第三方身份决定了基金经理固定投资集团的现象只能定义为基金销售的一种手段,而不是证券基金的投资咨询业务。王婆卖瓜自夸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销售手段。
因此,姚辉认为,基金经理的固定投资属于自购。基金公司作为一种销售手段,作为一种合法的代销机构,向公众投资者宣传推荐,利用基金过去的业绩,不涉及基金投资组合的具体比例和头寸交换信息,应在合理范围内。然而,这种固定投资集团的方式与专业人士直播商品基金非常相似。如果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不能向投资者明确基金经理不是独立第三方的概念,那么由于投资者信任基金经理的专业性,很可能存在误导性的嫌疑。
上海一位公开发行合规人士还认为,基金经理的固定投资行为属于自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与持有人长期利益的一致性。然而,专门建立固定投资的官方微信集团可能会过度渲染基金经理参与固定投资的事项。投资者可能会因为信任基金经理的专业性而忽视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是否匹配,盲目跟随投资,存在一定的误导性,行业需要警惕投资教育和营销把握。
基金经理领导固定投资的效果也受到了质疑。投资者实际上需要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个人示范固定投资只能解决购买问题,相当于实现购买风险分散,但不解决资产风险分散问题,如资产配置、分散到低相关基金等,也不解决销售问题,投资者想跟随投资?仍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投资者仍然很焦虑。华南的一位公开发行人说,在买入时展示的基金经理是否能在卖出时平静地告诉他们也是一个问题。
一些公开募股业内人士表示,他们更愿意积极看待此事,但基金经理亲自带头固定投资反映了另一个问题。华南公开募股人士表示,基金经理关注投资者是一个好现象。通过个人示范固定投资也有助于引导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起点是好的。
然而,应该注意的是,这位人士强调,基金经理的核心职责是管理基金产品,对基金业绩负责,这也是持有人收入的来源。然而,基金业绩并不等于持有人的收入。投资顾问应该扮演投资建议的角色。基金经理提供的投资建议也被怀疑是王婆卖瓜。随着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的发展,买方投资顾问将发挥这一作用,填补基金经理与投资者之间长期投资顾问服务的空白。
震荡市场频频吹定投风
引导投资者合理投资。
2022年,a股市场持续波动。在此背景下,小额多次投资的基金固定投资模式已成为各大基金公司营销的重点。不仅基金经理带头固定投资,还有其他主要朋友圈或金融平台的固定投资宣传。
《中国基金日报》记者发现,从目前一些大型基金公司的微信公众账号来看,许多基金公司经常推送基金固定投资的文章。以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为例,自3月份以来已经推出了10多篇相关的固定投资文章。此外,广发基金还推出了木棉固定投资、超级固定投资者投资顾问组合策略等。银华基金还推出了玉恒固定投资子品牌发布等,主要基金公司以各种方式推荐基金固定投资。
所谓的基金固定投资,是在不做最低预测的前提下,通过分散每次购买的价格来稀释成本,缓慢释放追逐上下的冲动。这是一个投资记录,可以克服人性的弱点。在当前的市场冲击下,投资者可以在市场相对较低的点分散小布局,在底部积累足够的芯片,并在市场复苏时获得更好的回报。据一家基金公司的营销人员说,所以主要的基金公司正在推广基金的固定投资。
但也有人建议,基金定投宣传也要梳理性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
上海证券基金评估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姚辉博士表示,固定投资可能确实是普通投资者在当前持续冲击市场中的更好选择。它的优点是不需要考虑选择,但随之而来的是投资回报的钝化,所以它不是一种普遍的投资策略,不适合所有人,也不适合所有场景。它并不能解决基金选择的问题。
我们认为,对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是选择适合自身风险回报偏好和预期持有期限的基金产品。根据《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公开募集监督管理办法》,基金公司在向投资者销售基金前必须了解投资者信息,坚持投资者利益优先、风险匹配的原则,根据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销售不同风险等级的产品,适的基金产品。姚辉进一步表示。
创金合信基金还表示,在引导投资者合理投资方面,考虑到资本市场的波动性,基金经理需要以长远为基础,为投资者提供专业正确的理财观点,帮助投资者集中系统,不断便捷地获取投资知识,了解投资风险,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理性投资和长期投资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