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私募在A股的权重快速上升,其对市场的影响力备受关注

2022-06-05 17:05:02
来源:

  【摘要】 高频有两大误解!百亿私募世纪前沿陈家馨:对抗量化周期一手策略升级,一手多策略配置

  近两年来,随着量化规模的爆炸性增长,a股量化私募的权重迅速上升,其对市场的影响备受关注。

  自去年9月以来,快速发展的定量私募股权公司也陷入了业绩回落的困境。在过去的两周里,一系列挫折的定量超额回报终于反弹了。

  高频策略一直被认为是过去几年国内定量私募股权蓬勃发展的核心武器。随着定量市场的扩张,定量策略是否不可避免地从高频转向中低频?市场对定量高频率的误解是什么?如何看待定量私募股权的业绩回落?如何抵制策略的周期性波动?定量的长期发展前景如何?

  最近,100亿定量私募股权世纪前沿资产创始人陈家新接受了中国证券公司记者的独家采访。陈家新认为,高频策略是一个方向明确、特别前沿、需要不断研究的领域,但高频本身就是一个总量,在上限时,它将不可避免地朝着中低频的方向发展。然而,市场对高频率有两个误解,即稳定的赚钱和小容量。即使是高频能力强的机构也可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我们需要同时考虑高、中、低频段。中低频策略的质量足够高,高频水平足够好,以确保策略的表现相对稳定。

  谈到量化撤退,陈嘉欣表示,这实际上是一个周期性问题,但周期波动的强度仍超出了市场预期。量化机构应从两个方面提高抗周期性,一方面升级战略,另一方面加强多战略配置,即在深度的基础上扩大广度。

  展望国内定量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陈嘉欣感到乐观和清晰。在他看来,哪些机构可以出来,首先要敬畏市场,其次要真正理解定量的底层。他指出,许多做定量的人,大多数大脑都很好,毕业于顶尖大学,并获得了各种比赛奖项。最后,打开差距的是谁能学习得足够深。不能只是解决问题的优秀学生,最重要的是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索数据,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只有深入研究才能有效,才能继续积累优势。

  ▲陈家新,世纪前沿创始人,核心投资经理,香港中文大学定量金融学士。10年定量经验,曾任海外金融机构董事总经理,管理自营投资组合;2015年成立世纪前沿,公司管理规模超过100亿元。

  从高频到中低频,始终追求第一原则。

  证券公司中国记者:你能简单介绍一下你的个人经历吗?为什么要进入量化投资行业?

  陈嘉欣:我很早就确定了定量投资的职业方向。我的本科课程是在香港中文大学学习计量金融。2010年,我在学校认识了世纪前沿的另一位合作伙伴吴敌。当时,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并获得香港政府创新基金的资助,从事金融科技创业。我们开始合作开发定量模型。起初,我们在香港股市做定量策略,然后转型为跨境套利。2015年,我回到深圳成立世纪前沿公司,2018年申请私募股权基金经理许可证。

  我们的投资研究团队在2019年之前专注于自营交易,主要是期货和股票的高频交易。2019年开始转向资产管理业务。到目前为止,年超额收入超过30%,公司管理规模超过100亿元。

  券商中国记者:你目前的主要策略是什么?量化研究和因素挖掘的重要原则是什么?

  陈嘉欣:我们从高频战略开始,自营业务或高频。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目前的主要管理规模是股票战略,包括指数增强、股票中性、定量多头等。此外,CTA战略线也于去年正式推出。

  在定量研究和因素挖掘方面,我们追求原则上符合第一原则。也就是说,当你观察到市场上的一种现象,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理解背后的原因,并在数据中证实它。我们应该总结一套有效的观察方法,理解底层逻辑,并以定量的形式表达它,并监控和验证它是否具有长期的可持续性。

  同时,我们对因素质量要求很高,必须逻辑清晰,经得起审查,确保提取有效信息而不是噪音,我们是行业使用因素较少,追求少,这也源于我们对行业的整体判断,是行业之间会有相似性,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当整体超额水平下降时,只有足够深入,才能继续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

  证券公司中国记者:随着量化市场的扩张和激烈的竞争,许多量化策略也开始从高频到中低频策略。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

  陈嘉欣:高频策略是一个方向明确、特别前沿、需要不断研究的领域。做高频的人知道他们想要追求什么,比如延迟改进,战略进步的方向非常明确。但高频本身就是一个总量。当达到上限时,它将不可避免地朝着中低频的方向发展。我们也是如此。我们认为,如果我们想继续改进,我们需要从高频扩展到中低频。当然,我认为市场可能对高频这个词有两个误解。

  首先,认为高频等于稳定,做高频赚钱稳定,不会赔钱。事实上,高频有这样的特点,定量预测基于信号强度乘以宽度的概念,宽度可以是品种的数量,也可以是预测的频率。如果是高频,宽度更宽,但由于周期性问题,很容易达到整体饱和的特点,没有办法从指数波动做高频,毕竟,或持有一揽子股票,收入会因为周期性衰减到一定程度,不那么明显。

  第二,认为高频等于容量小。应该说,如果只有高频,容量确实很小。但在执行层面上,不同的机构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例如,我们有相同的中低频信号,但我的高频强度非常强,这意味着在交易执行层面,我们可以通过在市场上做一些微观预测和优化来降低交易成本和损失,这样交易成本相对较低,最终性能会更好。这可以转化为收入的增加,也可以转化为容量的增加,容量和收入可以交换。我们提高整体战略容量的上限取决于高频执行能力。

  事实上,即使是高频能力强的机构也可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我们需要同时考虑高、中、低频段。因此,我们的想法是确保中低频策略的质量足够高,高频水平足够好,以确保策略的性能相对稳定。

  证券公司中国记者:从高频到中低频的扩张促使您从以前的纯自营转向资产管理,规模迅速扩大。你认为自营和资产管理有什么区别?业务转型会遇到一些困难吗?

  陈嘉欣:一开始,我们做跨境套利和高频商品是部分自营战略,然后开始开发a股市场低频战略,然后战略容量大得多,容量大,我们必须需要做资产管理,因为如果不做资产管理,就不能扩大团队,不能在市场上竞争。因此,当我们的战略能力较大时,自然需要扩大资产管理规模,以保持有竞争力的团队规模,并不断进步。

  原则上资产管理在原则上没有太大区别,这是利用第一原则来理解每一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我们不认为改变有多困难,但对市场的理解和对某些特定细节的认知会有一些差异,如高频从单一品种到多品种。风险控制完全不同,交易这么多品种,需要时间进行深度积累。

  多策略抵抗周期性,从深度到广度。

  经纪中国记者: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定量私募股权已经回落,超额回报消失,许多指数增加产品的回落甚至超过了指数本身,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陈嘉欣:这实际上是一个周期性的问题。所有的策略本身都会有一定的周期性,任何策略都会有好的时间,也会有坏的时间,这种好的和坏的时间都会有一定的连续性。这是因为任何策略,只要它表现良好,就会不可避免地吸引大量的资金进入策略,市场本身的容量首先是上限,然后是波动,也就是说,它可以容纳不同时刻的资本也是一个变化的过程。

  因此,当市场与去年5月、6月和7月的交易量相比较大时,整个市场容量相对较大。由于前段时间表现良好,头部机构筹资能力强,容量规模较大的战略类型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