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市场底部“奔私” 年内超百位基金经理离任
数据显示,截至5月13日,自今年以来,已有69家基金公司的103名公共基金经理离职,许多基金经理选择创办或加入私募股权。业内人士认为,许多基金经理会选择在市场底部加入私募股权机构,通过在市场底部发行私募股权产品,实现投资的进一步发展。
年内103名基金经理离职。
5月7日,易方达基金宣布,原基金经理林森因个人原因离职。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林森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近700亿元。林森管理的七只基金交给胡健、王晓晨、韩悦川等基金经理。同日,鹏华基金宣布,鹏华养老金将于2035年更换6只基金经理,原基金经理赵强因个人原因离职。赵强于2013年9月加入鹏华基金,离职前总管理规模为20.74亿元。此外,安信基金和东吴基金也于今年5月宣布离职。
数据显示,截至5月13日,今年已有69家基金公司的103名公募基金经理离职,近年来同期离职人数较高。自2017年至2021年5年以来,同期离职的基金经理人数分别为61、56、97、80和86。
从具体基金公司来看,博世基金和中国工商银行瑞信基金年内离职基金经理人数最多,离职基金经理人数最多。此外,天治基金、申万菱信基金、中国邮政创业基金、金鹰基金、汇天福基金年内有3名基金经理离职。
纵观全年,3月份选择离职的公募基金经理数量最多,包括银河基金、西部利得基金、中欧基金、国泰基金等34家基金公司的36名基金经理。1月份,共有28名基金经理离职。2月和4月,有22名基金经理和13名基金经理离职。自5月以来,已有4名基金经理离职。
业内人士认为,基金公司一般有季度、年度等评估机制,每年上半年是基金经理变更的重要时期。另一方面,公共基金经理的辞职也与当前市场的底部特征有关。一些基金经理会选择加入私募股权机构,以寻求更好的发展。
在今年公募基金经理的辞职潮中,虽然部分基金经理的任职年限在五年以下,但仍有不少资深基金经理长期从业,管理规模大。
3月30日,中欧基金宣布,原基金经理周应波因个人原因离任基金经理,周应波管理基金规模达到600亿元。3月23日,中国农业银行汇理原基金经理赵毅宣布离职,管理规模约400亿元。2月19日,宝英基金宣布,公司股权投资部总经理肖肖因个人原因辞职。1月28日,华安基金宣布,公司原基金经理崔英因个人原因辞去了华安逆向战略等五名基金经理的职务。1月21日,兴证全球基金宣布董承非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此前,董承非已离开兴全趋势,担任新愿景基金基金经理职务15年。
与此同时,许多基金公司在今年内聘请了更多的基金经理。数据显示,截至5月13日,基金公司新聘基金经理人数已达187人,其中嘉实基金和博世基金分别聘请8人和7名基金经理,位居各基金公司前列。新达澳亚基金、华夏基金、西部利得基金、汇天福基金、富国基金新聘5名基金经理。
奔私成为基金经理的重要选择。
记者注意到,许多资深基金经理在离开公开发行后选择创立或加入私募股权。
今年2月,兴证全球基金原副总经理董正式宣布加入上海瑞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公司管理合伙人、首席研究员。
值得注意的是,董承非奔私后的第一批新产品瑞军承非系列最近推出,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虽然第一天筹款冷,但随后几天销售量明显,5月13日晚结算,5日总筹款规模达到45亿元,今年私募股权市场销售普遍疲软。
华安基金原投资总监、基金经理崔英也于1月离任,也加入了上海秦辰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协会的信息,崔英基金执业证书的变更日期为2022年4月26日。上海秦辰成立于今年2月7日,4月1日完成注册,其核心创始人大多具有公开发行背景。例如,公司执行合伙人张航曾是鹏华基金股权投资第二部门的基金经理,股东郑博宏曾是中国基金投资研究部副总裁。
一位市场参与者表示,与公开发行基金的投资方向相比,比例有相对严格的限制,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限制较少,即使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也可以灵活地选择空头头寸。因此,在开发行基金经理一方面可以获得更好的收入和待遇,另一方面可以在投资策略上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公私之后,基金经理也面临着挑战。融智投资FOF基金经理胡波表示,近期公私募股权业绩趋同,许多私募股权业绩也与市场呈现出很强的相关性,当市场调整较大时,也会有很大的回调,所以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对今年的市场同样重要。
4月份私募股权产品的整体收益表现仍面临压力。朝阳可持续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私募股权策略平均收益为-6.15%,中位数为-4.45%,前四分之一的产品平均收益为1.33%。统计19697款产品中,不到20%的产品收益为正。4月份市场中性战略平均收益为-1.81%,收益中位数为-0.85%,前四分之一的产品平均收益为2.10%。
这批公奔私基金经理未来的收益表现,能否经历市场低谷,还有待时间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