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仓自家产品的行为要规范,养老FOF可借鉴海外成熟模式

2022-05-07 20:11:30
来源:

  【摘要】 《FOF异形:重仓自家基金 越线投资股票》后续!敬畏市场,提升专业能力,推动FOF高质量发展

  “现在市场太需要这种声音了!”5月5日,中证报全媒体报道《FOF异形:重仓自家基金 越线投资股票》(以下简称《FOF异形》)发布后,在公募基金行业引起了强烈反响,众多业内人士表示:“针砭异形,入木三分,批评建议,句句中肯,非常有利于公募FOF高质量发展。”

  一次生动有效的FOF投教

  基金投资是一门很专业的学问,涉及许多知识,虽然机构一直在开展投教,但很多投资者对FOF并不了解。

  某大型城商行资管部负责人告诉记者,“看了《FOF异形》以后受益匪浅,对投资者而言,这篇报道是一次非常生动、有效的投教,给了银行和投资者一些新的角度评估FOF资管机构。”

  上海某银行财富管理销售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文章一针见血,有不少FOF投资人看过这篇新闻后转给我们的客户经理。我们日后在销售FOF产品时会更加注意产品池的筛选,重新审视我们的门槛准绳,更好服务客户。”

  北京一家银行理财子业务负责人对《FOF异形》中提到的一些现象深有感触,“这不光是公募FOF存在问题,专户FOF以及委外也存在类似的情况,比如业绩跳水,把FOF当营销工具等。”

  这位业务负责人说,过去几年,因为看准了银行“资管新规”后委外与FOF投资需求大增的商机,大量的具有FOF投资能力的资管机构登门拜访,主要是来自于公募基金、保险资管以及券商机构,寻求资金委外。但是面对众多的机构,银行很难去伪存真,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时有发生。2022年突如其来的市场调整有如一块试金石,问题暴露明显,部分FOF资管机构打着FOF的招牌大肆承接委外规模却对投资业绩并不负责,部分FOF机构对于银行资金性质理解不够,导致账户出现“爆仓”“踩雷”。

  “报道直面问题,建设理性,即使是被批评对象,内心也是服气的。”多位公募基金高管直言,“行业高歌猛进之下,可能出现一些不规范之处,这是行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我们要敢于面对,切实地加以改进。”

  某大型公募基金负责人说,这篇报道对投资者而言,也是一篇通俗易懂的投教材料,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的对基金行业有深度的分析文章。他表示这类专业文章普通受众可能不爱看,但中证报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推动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

  重仓自家产品的行为要规范

  《FOF异形》中提到的重仓自家基金的现象,拨动了行业敏感的神经,引发了业内激烈的讨论。

  某中型规模的公募基金负责人表示,“买自家的基金有费率上的优势,但应有个平衡的机制,特别是自家的基金在风格上不能太同质。如果一家公司自己的产品风格太趋同了,其实就不适合做FOF了,只是一个规模的放大器。”

  一家险资资管权益投资部负责人直言,FOF产品一定要保持独立性,比如保险资管的身份相对中立,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资管机构,并没有投资内部产品的导流压力,只对客户负责,只对业绩负责。公募基金FOF可在制度上规范自家产品投资额度,真正做到全市场选基;同时,在备选池中建立一个规避机制,切断利益输送链条,维护投资者的基本权益。在销售层面,与投资者教育领域合作更加紧密,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为原则,让FOF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

  深圳某基金公司FOF基金经理说, 从海外市场来看,部分大型基金公司具备完备的资产类别储备与产品线储备,采用全内部模式的可以实现FOF产品底层零收费,仅收取子基金的管理费,同时不以影响投资业绩为代价。但纵观国内基金管理公司,普遍存在着资产与产品线配置的一些不足。“是否配置自家基金,应以资产配置以及优选基金的角度出发,为了扩大规模忽略掉全市场优秀投资能力,最后必将自食苦果。”

  对重仓自家基金的现象,业内人士建议,监管部门根据市场实际情况,予以引导和适度规范,比如,确定一个投资自家基金的比例,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FOF基金“优中选优”,同时又不错过自家的好产品。

  尽快提高管理人的专业能力

  基金管理人的专业能力,一直是业内人士讨论最热烈的话题之一。针对《FOF异形》中指出的一些乱象背后是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许多业内人士表示认可。

  一家大型基金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从近几年公募基金发展情况来看,外界对基金公司的专业能力是高估了,实际上,一些管理人的专业能力还有待提高。

  某FOF基金经理说,能力圈、护城河问题是资管行业热衷讨论的重点话题,遵守能力圈,敬畏市场,坚守FOF核心能力,才能够发挥FOF资管模式的分散风险,控制波动与回撤的优势。

  上海某银行理财投资部负责人坦言,FOF核心问题是投资能力和期望匹配不够,产品结构标的不够多元,大多只覆盖股债,对其他资产投资比例较低。此外,“公募FOF很多还是做相对排名,在他们的逻辑思维下,必须要有突出的业绩表现才能募到足够的金额,这种业绩导向必然导致波动性增加。”

  深圳某基金公司市场负责人表示,一些基金公司不是专注能力提高,而是把FOF当成了公司圈钱、扩大规模和基金经理练手的工具。证监会4月26日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全面强化专业能力建设”,“扭转过度依赖‘明星基金经理’的发展模式”,就是要让FOF回归本源,提升基金经理的资产配置能力。

  某保险资管负责人认为,2018年4月27日,资管新规发布。作为资产管理行业的首部统一监管、全面监管的纲领性文件,资管新规指导行业从高速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促使资管行业回归资产管理本质,各类金融机构对于资产管理能力的需求迫切程度逐年提高。以“优选投资能力”著称的FOF资管模式,助力各类买方机构如银行、保险等迅速提升资产管理能力,因此FOF是资管新规下推动新行业生态建立的重要抓手,助力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南方某城商行理财子负责人表示,公募基金目存在有两大主要矛盾,一是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矛盾,二是公司发展的利益诉求和客户利益之间的矛盾。其实,这两大矛盾是可以解决的,只是很少有人动手去做,而是跟着惯性去走。“我建议对公募基金行业可以引导入市、降低壁垒、优胜劣汰。”

  养老FOF可借鉴海外成熟模式

  养老FOF的发展,是许多普通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一名投资者给中证报留言称,她一直在定投养老FOF,被宣传为“低风险、低波动的避风港”的养老稳健产品却出现了“稳稳的跌幅”,心里“很受伤”,希望有关部门加强对养老FOF产品的引导和管理,保证养老投资者的利益。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FOF产品分散风险,控制波动与回撤的优势不容忽视。作为中国基金市场年轻的产品,FOF尤其是养老FOF是我国养老第三大支柱的重要工具之一,更需要追求养老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采用成熟的资产配置策略,合理控制投资组合波动风险。

  “国内居民对于通过投资来为养老做准备认识匮乏,许多投资者出于理财替代的目的投资FOF。而在实际操作上,基金经理对于自己所管的养老FOF与其它FOF产品,在投资策略上并无实质区别。”某资深养老FOF管理人告诉记者,《FOF异形》中提到的养老FOF问题要尽快得到有效改善,建议借鉴海外成熟的目标基金管理方式,或能有效助力个人养老金的发展。

  这位管理人说,美国FOF总规模占公募基金总规模的比例约为10%,其中70%以上都是目标日期型基金,主要投资者都是养老金管理机构。就本质而言,目标风险型FOF产品具有清晰的风险、收益定位,目标日期型FOF产品具有清晰的资产配置路径和到期安排,更加适合机构投资者根据自身的收益目标、风险承受度、流动性需求进行匹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