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百亿私募“轻仓”调查:八成产品浮亏,但对市场上行充满信心
公募场深度调整中,公募基金净值大幅回落,阳光私募未能幸免。据《红周刊》报道,自2017年成立以来,90%以上的私募产品净值大幅回落。在深圳东方港投资董事长但斌因减仓避免市场风险的事件发生时,100亿私募股权圈的一些公司实际上做了类似的操作,也有满仓穿越者。一些私募股权公司最近告诉《红周刊》,如果目前仍在减少头寸,十有八九是产品清算。
接受《红周刊》采访的知名私募股权公司表示,尽管目前受到净值下降的困扰,但信心仍然存在,并提出了在磨底期增加头寸的观点。因为在估值坑出现后,填充坑市场肯定会出现。
超过800亿私募折戟
但长周期产品的累计回报率仍然不错。
今年以来,a股市场出现深蹲,截至4月6日收盘(下同),上证指数收跌9.79%。这在a股历史上是罕见的。比如前五年(2017年~2021年)同期,上证指数分别涨了5.71%,跌了5.32%,涨了30.18%,跌了9.38%,涨了0.29%。分析显示,本轮a股走弱主要与近年来占据两大轨道的价值股和成长股走弱有关。以代表蓝筹股的沪深300和代表成长股的中证1000为例,这两个指数今年分别跌了13.69%和15.56%,其中一些公司,如蓝思科技(30043国科微(300672)等部分公司跌幅居前,甚至减半。
在如此剧烈的下跌下,公募基金报悲惨的声音不绝于耳,私募清算的传闻也很多。
以100亿私募为例。据不完全统计,近期披露单位净值的股票战略型100亿私募有56家,涉及822个基金产品,其中今年浮亏701家,占85.28%。402只和333只分别回落超过沪深300和中国证券交易所1000。总的来说,40%以上的私募已经失去了主要市场指数。
对此,100亿私募股权基金经理向《红周刊》坦言,今年整体市场疲软是美国加息、俄乌冲突、通胀上升、经济下行、疫情反复等因素共鸣的结果。我们目前的投资环境确实不是很好,比2018年还难。
此外,据《红周刊》统计,部分私募产品净值已低于清算线。例如,3月25日披露的最新净值为0.6173元,低于0.7元的清算线为100亿私募融葵投资旗下的融葵-价值投资1号。该产品今年浮亏22.96%。
此外,4月1日披露的最新净值也低于0.7元,包括汉和资本129期、汉和资本盛世113期和汉和资本选择83期。
与徘徊在清算线附近的产品相比,接近预警线的产品更多。据《红周刊》统计,43款100亿私募股权产品的最新净值低于0.8元。这些产品来自五家私募股权公司,包括汉和资本(5)、正元投资(7)、本投资(20)、西泰投资(10)和明石投资(1)。
从上述50款触及清算线或预警线的产品成立时间来看,2020年以后成立的46款产品占92%。另外四款是西泰投资的小棉袄、西泰东升2号、明石傲华5号,2017年至2019年成立。
虽然上述成立时间较长的产品回撤较大,但累计浮盈并不低。比如到目前为止,小棉袄的浮盈率为617.93%,是这50款产品中投资回报最高的。此外,西泰东升2号和明石傲华5号分别浮盈率为340.05%和85.01%,其中投资回报率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
这一规也适用了其他100亿私募股权产品。统计数据显示,自822款100亿私募股权产品成立以来,投资回报排名前20的私募股权产品一般成立于2017年及以前。例如,自2016年成立以来,正圆私募股权的正圆1号投资回报高达3535.83%,是目前投资回报最高的产品(见表1)。
在这方面,林源投资董事长林源曾公开表示,无一例外,每次他的超高利润股票开始被覆盖。所以,对待新产品可能需要更多的耐心。
百亿私募完成仓位调整。
现在最需要的是耐心。
从100亿私募股权净值波动的角度来看,据《红周刊》统计,一季度可能会减仓,如展宏投资,3月28日和4月1日披露了8款产品净值,其产品净值较1月1日波动在0.01~0.048范围内(见表2)。
《红周刊》还向许多100亿私募股权公司了解到,他们确实采取了相关操作。例如,上海一位覆盖全球100亿私募股权的客户告诉《红周刊》,目前,我们3月份的月度报告尚未发布,暂时不方便透露,但我们确实在今年2月减少了净头寸。
事实上,不仅是100亿私募股权,而且规模在10亿~100亿范围内的私募股权也选择减少头寸。深圳的一位私募股权市场人士还告诉《红周刊》,我们公司主要关注成长型股票,过去五年基本上处于满仓状态,但今年以来的市场对成长型股票太不友好(杀得太快),我们也被动地减少了一些头寸。在这一轮的下跌之后,我们的结论是,只有减少头寸或对冲才能避免今年的回落,所以我们的战略将在未来进行调整。但总的来说,我们的基金产品大多是直销,代销规模不是很大,所以整体资本规模仍然稳定,如果代销规模(私募股权)估计会受到很大的伤害。
北京一家私募股权基金经理向《红周刊》承认:在风险尚未完全释放的情况下,我们的许多产品目前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因为渠道产品将面临预警线和清算线,或保持非常低的波动。目前,我们渠道的产品头寸不到30%,没有预警线和清算线的产品头寸保持在中等水平。
总的来说,第一季度私募股权头寸的下降是显而易见的。根据私募股权排名网络的最新数据,截至3月25日,私募股权头寸指数为74.19%,较1月初下降了1.77%。其中,100亿股私募股权头寸指数为79.87%,较1月初略有上升0.83%。此外,3月份私募股权平均头寸指数为74.62%,低于2月份的75.18%和1月份的76.28%,3月份私募股权头寸指数创下月度新低。在这方面,私募股权整体似乎已经完成了仓库调整操作。
当然,一些私募股权选择持有头寸。北京一家100亿美元的私募股权基金经理在接受《红周刊》采访时明确表示:我们没有减少头寸。因为我们的‘最糟糕的’产品是去年9月发布的,但净值仍在0.9以上,所以我们没有被动地减少头寸。但我们的生活并不容易。我们的头寸相对较高,我们的直销权重约为20%,所以渠道压力仍然很大,他们也教我们减少头寸。但市场已经(低)到了这个程度,然后下降(头寸)肯定不好。
一些私募股权公司正在触底。例如,专注于寻找超卖机会的利檀投资董事长陈浩阳向《红周刊》承认,利檀系列基金在这一轮‘暴跌’中逐渐增加了股票头寸,甚至将黄金ETF和一些债券头寸卖给股票。然而,这一轮市场的底部情况非常复杂,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触底。由于目前欧美物价失控,通货膨胀达到近40年来的高水平,下一轮持续大幅加息和收紧货币政策是不可避免的。与此同时,国内疫情的影响还没有消退,今年GDP实现5.5%的目标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触底’买入后需要更耐心地持有。
对市场上行充满信心。
估值修复前先磨底。
耐心的背后实际上是信心。上述位于深圳的私募股权市场人士告诉《红周刊》,现在市场的这个位置已经是底部区域了。据我们所知,我们目前的观点实际上对未来市场更有信心。如果以后有仓库减少,很可能是由于预警线和清算线的压力。
据《红
远策投资投研总监陈殷在接受《红周刊》采访时也有相似观点。陈殷认为,市场一季度的下行是多个因素连续冲击的结果,但这也为市场二季度的运行带来两个有意义的支撑:一是外部因素的影响逐渐淡化,现在的主要矛盾还是国内的疫情,相信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二季度会有更多稳定经济增长的措施出来;二是从市场回调幅度来看,市场短期来自情绪和资金的下杀已经到了历史上的边界值,估值已经到了比较低的位置,大部分宽基指数的估值都处于过去5年20%以下的低分位数,按照历史经验和规律应该会转入一个修复阶段。
陈殷表示,“在投资上应该重视上述因素对市场的支撑,在个股选择上也应向具备价值属性、估值安全属性的公司倾斜,比如金融等行业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些特征”。
而据《红周刊》统计,尽管银行板块近期经历了一波反弹,其中申万银行指数(801780)自3月16日低点至今反弹14.71%,但仍是市场中的“估值洼地”。数据显示,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目前市盈率(算术平均法,剔除负值,下同)最低的是银行板块,为7.13倍;排在倒数第二位的是钢铁板块,为15.90倍,约是银行板块估值水平的两倍。非银金融板块也是如此,其目前的市盈率为30.98倍,排在倒数第五位。
不仅如此,从市净率指标(根据前年完整年报,剔除负值)来看,银行板块为0.91倍,是目前所有板块的最低值。因为2021年银行业绩大概率远超2020年,银行的市净率会更低,而且银行是目前A股市场惟一整体破净的板块。需要指出的是,在银行板块大幅反弹的同时,房地产板块也在“大象起舞”。
或是因此,《红周刊》注意到,今年机构调研银行板块和房地产板块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机构共调研了114次银行股,27次房地产股,而在去年同期分别仅有37次和23次。其中,宁波银行、平安银行以及华侨城A、南山控股(002314)接受机构调研的家数较多。
高毅资产在致持有人的信中则指出了另一个方向:“很多优秀的公司,以前价格并不便宜,投资回报率不一定很高,而市场系统性下跌之后,会带来更好的买入时机。比如,以‘茅指数’为代表的蓝筹股自高点最大下跌已达40%,中概互联网指数KWEB最大下跌达80%,恒生科技指数最大下跌达60%,年初以来高景气的新能源、军工行业下跌也有20%多。”
据悉,今年以来,高毅资产参与调研的“茅指数”成分股共有7只,包括晨光股份(603899)、汇川技术(300124)、立讯精密(002475)、隆基股份(601012)、迈瑞医疗(300760)、韦尔股份(603501)和智飞生物(300122)。而今年以来,除智飞生物收涨9.49%外,其余跌幅均在15%~40%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