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招商基金:市场招商基金:市场起伏不定,基金投资如何从容应对起伏不定,基金投资如何从容应对
虎年A股的开局之际,外围市场扰动频繁,但是在投资的道路上,经历市场波动其实都是常态。市场每一次的持续调整,都给了我们检验自己基金组合的最佳时间窗口。学会了解基金的业绩归因,学会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度,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投资预期,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在波动的常态中,应对更加从容一些。
一只基金值不值得继续持有,长期业绩是“硬道理”,因为短期的扰动因素太多,市场风格、行业景气度、流动性变化等等都可能影响净值的表现。所以我们经常说,基金是属于长期投资的产品,只有长期业绩才能代表其真正的价值,比如参考每年的收益率,长期能排在同类前1/2,前1/3的产品都是值得我们关注和跟踪的。如果持有基金时间尚短,而基金的短期表现不佳,其实并不需要过于担忧。如果持有基金的时间较长却仍然处于亏损状态,可以先判断一下,导致下跌的原因到底是市场因素,还是基金基本面的因素。
如果是市场因素,首先,我们就要去综合分析当前所处的经济周期、国内外的宏观环境、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流动性状况、利率水平、增量资金来源、权益市场的季节性特征、估值水平等因素做出对市场的判断。
然后,再去考虑行业政策导向、行业长期成长空间以及短期景气度变化,如果行业的政策导向、发展空间与景气度没有发生核心变化,那么调整可能是因为短期的因素扰动。
另外,我们还要去了解市场风格的切换影响,基金按风格可以分为价值风格、成长风格、均衡风格,比如2019年和2020年市场的审美更偏好以“茅指数”为代表的核心资产,但2021年春节后市场风格就开始不断切换,到了今年开年前两个月又变成了大盘价值风格相对占优。
事实上,我们很难及时跟上市场风格变化的步伐,但我们要知道,市场风格总是不断轮动的,没有一种风格会持续领跑市场。
各投资风格偏股型基金平均收益
(2012至2021年)
数据来源:Wind,招商证券。过往情况不代表未来表现。
注1:样本范围包含wind二级分类下,所有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注2:基金风格根据前十重仓股风格判定,持股流通市值小于200亿为小盘,200000亿为中盘,1000亿以上为大盘;PE小于20为价值型,20-40为平衡型,40以上为成长。
如果是基金基本面因素,由于每一位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和投资风格都不一样,那我们首先就要去做基金的业绩归因分析,一般包括大类资产配置、行业选择和个股选择等,分析基金经理的历史业绩是怎么来的,现在的操作是否仍旧保持了一贯的风格。如果保持不变,只是市场暂时不适合他的风格所致,建议继续持有。
另外,可以通过基金季报、半年报、年报等公开披露材料观察基金的行业集中度、持股集中度,如果是相同行业或主题的基金,受短期市场因素扰动,持股集中度高的相对来说波动会大一些。频繁申赎是基金投资不盈利的最大原因之一,业绩归因可以帮助我们不受短期下跌影响,长期持有优秀基金经理的产品。
当然,投资是逆人性的过程。大部分投资人在基金出现浮亏时是会焦虑的。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在2022年1月份发布的《全国公募基金市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2020年度)》,约有91.2%的投资者在出现投资亏损时会出现情绪焦虑。其中,基金亏损在10%以下时,仅有7.9%的投资者出现明显焦虑,但亏损超过10%则焦虑者的比例迅速上升到34.1%,总体而言亏损在30%-50%时出现焦虑的投资者比例最多,为35.1%。除去8.8%的投资者表示在任何情况均不会出现焦虑外,仅有14.1%的投资者在基金亏损超过50%时才出现明显的焦虑。
由此可见,不同的投资者对待亏损引起的焦虑情绪是有比较大的分化的。正确认识自己的风险承受度非常重要,因为每个人面对波动和回撤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最好可以把基金净值的变化与自己的情绪反馈结合在一起,从而选择与自己的风险承受度匹配的产品。
数据来源:《全国公募基金市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2020年度)》
那我们如何去判断自己是不是能拿得住某一只基金呢?最直观的方式就是去看它的抗跌性。我们可以看市场宽幅震荡或持续下跌时,该基金在同期跟其业绩比较基准比、跟大盘比、跟同类型基金比,它的跌幅是不是更小。最近几年有多个比较好的时间窗口可以供我们去观察,包括但不限于2018年全年、2019年2季度、2020年3月-4月、2021年2月-4月等。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一些指标入手去做进一步的深入分析,比如:最大回撤(指过去一段时间里,从某个高点买入基金后可能产生的最大亏损,最大回撤绝对值越小,则风控能力越好)、波动率(指基金收益率的波动,越小则净值变化越平稳)、夏普比率(越大代表基金单位风险所获得的风险回报越高)等。所以,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者,不仅要学习如何找到收益高的基金,更要了解怎样看一只基金的抗跌性。
投资是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非一朝一夕之功,未来的路还长,风物长宜放眼量。市场波动是常态,但没有一个春天会缺席,利用好调整的窗口期,找到与自己的风险承受度匹配的产品,更能从容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