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资管也加入自购大军,公募已自购基金7.65亿元

2022-03-03 16:08:33
来源:

  【摘要】 公募、券商资管加快自购显现“抄底信号”?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自今年年初以来,公开发行和经纪资产管理公司一直在购买其产品或出售大规模计划,许多顶级公开发行基金经理准备自掏腰包。在这方面,一些市场参与者认为,公开发行、经纪资产管理自购是底部信号的出现。

  近年来,公开发行和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自行购买其产品并不新鲜。2021年,公开发行和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累计自行购买58.98亿元,12月自行购买金额近10亿元。为此,证券公司首席执行官也提醒投资者,自购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但自购规模不等于购买信号的出现,不应盲目跟风。

  券商资产管理加入自购大军。

  今年以来,a股继续波动,截至3月2日,上证指数下跌4.27%。与此同时,基金发行低迷。数据显示,根据基金成立之日,1月和2月新发行211只基金,占1525.87亿份,同比下降12.45%和80.6%。

  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包括中国银行基金、前海开源、广发基金在内的多家公募基金公司纷纷抛出自购计划,部分公司出售了1亿元的自购股权基金,引起了市场的强烈关注。

  在此期间,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也毫不示弱,并开始自购。与公开发行一样,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和自购倾向于股权产品。2月28日,华泰资产管理公司表示,将使用不超过5000万元的自有资金投资公开发行基金。2月21日,财通资产管理公司投资5000万元自有资金购买公司股权和固定收益公开发行基金。东证券资产管理公司表示,自1月28日起30个交易日内,以自有资金5000万元购买部分股票基金,持有时间不少于3年。除了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外,证券公司自购的原因还包括对各自公司积极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自2月9日起,东海证券表示,计划利用自有资金参与其两个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总计不超过400万元。2月27日,兴证资产管理公司表示,最近固有资本投资公司的混合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总计3000万元。据《证券日报》记者报道,华泰资产管理、财通资产管理、东证资产管理均持有公开发行基金许可证,而东海证券、兴证资产管理尚未取得许可证。东海证券以上两种是大型集合公开发行转型产品,兴证资产管理也有许多大型集合公开发行转型产品。

  对此,粤凯证券首席战略分析师陈梦洁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公开发行、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自购主要是为了提升市场信心和对其产品的长期前景持乐观态度。一方面,股指大幅下跌后,估值性价比突出。从长期布局的角度来看,它具有吸引力,但公开发行和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自购并不等于市场底部;另一方面,机构通过自购,承诺中长期持有,将自身利益与投资者深度绑定,有利于提升市场信心,直接间接推动后续基金产品的运营。

  自购基金7.65亿元。

  公开发行、经纪资产管理自购产品并不新鲜,近年来属于常规经营。陈梦杰告诉记者:从历史上基金自购阶段的角度来看,大生在市场大幅回调、投资者情绪低落、新基金持续寒冷的背景下。在市场调整的背景下,机构自购形成了积极的反馈效应,从而提高了市场流动性。近十年来,机构自购基金规模呈上升趋势,2021年近60亿元。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今年前两个月,共有28家公募自购基金产品7.65亿元(暂无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同比增长47.12%(1月5.4亿元,2月2.25亿元);其中,公募自购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FOF基金分别为3.55亿元、3.15亿元、7500万元和1000.19万元。

  从表现来看,今年以来,股票型基金和部分股票型混合型基金的收益率中位数为-8.66%,灵活配置型收益率中位数为-6.14%。在公募自购基金中,4只是股票型基金,18只是部分股票型混合型基金。除两只新发行基金外,所有产品的收益率均优于同类产品的中位数。

  自2021年以来,已有98家公开发行,券商资产管理发生自购行为,累计自购金额为58.98亿元。其中,自购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FOF型基金、QDII基金分别为17.43亿元、16.96亿元、14.77亿元、9亿元、8001.53万元。2021年12月,公开发行、券商资产管理已启动大规模自购,共有40家公司自购9.85亿元。其中,华夏基金自购1.5亿元,国泰君安资产管理自购1.2亿元。2020年自购金额为41.52亿元,2019年28.67亿元,2018年32.68亿元。

  基金,证券公司自购潮背后,是抄底的有效信号吗?华西证券副主任、首席战略分析师李立峰表示,当市场下跌到一定程度或持续一段时间时,公募基金开始自购潮往往是市场底部的信号之一;比如2020年2月至4月,公募基金大额净认购,4月份a股市场回暖。但公募基金自购规模不等于买入信号;比如2018年3月,当月公募净认购规模达到6.34亿元,但2018年,在一系列风险因素的干扰下,a股市场加速触底。直到2018年底,政策底-情绪底-市场底相继出现,外资和公募基金加速流入,a股才开始新一轮上涨。

  陈梦杰告诉记者:对于投资者来说,他们需要理性地看待机构购买基金的行为。虽然基金自购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但与整体数量和产品规模相比,自购数量和资本比例相对较小,对市场流动性的直接影响有限。此外,从历史上看,基金自购热潮并不等于市场底部。基金自购往往有多种目的,主要关注产品的长期投资价值,因此投资者也需要充分结合自己的情况,不应盲目遵循趋势。

  中泰资产管理公司于2月初发布了一份文件,称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自购基金至少应锁定一年。因此,大规模自购至少不会知道老虎偏向于老虎山。然而,理性对待准确的时机选择能力,包括专业投资者,也必须面对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