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E民”异军突起!上交所重磅报告:市值规模亚洲第二,参与沪市ETF投资者破1100万户,仅交易ETF者占比达19%
上海证券交易所日前发布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参与沪市ETF投资者数量已突破1100万户,其中210万户投资者仅交易ETF不交易股票。上述研究报告显示,这210万户仅交易ETF不交易股票的投资者,综合画像是“接近40岁、本科学历的东部地区女性”。统计显示,仅交易ETF不交易股票的投资者盈利比例为61.3%,相比同时交易ETF和股票的投资者51.5%的盈利面高出近10个百分点。
上交所另一项同期进行的调查显示ETF投资者心态较“稳定“。在近万名受调查者中,约62%的投资者表示,选择ETF产品进行资产配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资产保值增值”,55.5%的投资者采用配置策略和定投策略进行ETF投资。“愿意慢,未必慢”,近八成受调查者表示自参与ETF以来实现了年均盈利,盈利超过10%的占比达53%。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上交所ETF市值规模达1.13万亿元,居亚洲第二(仅次于日本),全年成交额超过15万亿元,居亚洲第一。
“E民”异军突起,上交所表示将继续丰富ETF产品种类、完善交易机制、加强投资者服务教育,进一步发挥好ETF稳交易、稳市场、优回报、惠民众的功能。
仅交易ETF的投资者女性占比超一半
“现在确实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关注ETF相关产品了,”某券商营业部负责人在参加上交所投资者座谈会时表示,每次营业部举行ETF培训,“报名常常爆满,客户还建议我们多搞点ETF主题讲座沙龙……”。据悉,上交所于全国各地开展的“走进营业部”投资者座谈活动,多次收到类似反馈。
研究报告显示,沪市仅交易ETF不交易股票的210万投资者,综合画像是“接近40岁、本科学历的东部地区女性”。具体来说,年龄低于50岁投资者占比近80%,其中30-40岁占比最大,为34%。大专学历以上占比72%,其中本科学历占比最大,为37%。省份分布最高为江苏、广东和上海,来自上述三个省份的投资者合计占比超60%。女性占比为54%。
与“追涨杀跌”刻板印象下的传统股民不同,“E民”投资更显理性。
一是“拿得长”,平均持仓期限接近股民的两倍。“E民”中的中小投资者平均持仓天数为71.8天,约为沪市2020年投资者平均持仓期限的两倍。
二是“赚得到”,盈利比例较高。统计显示,仅交易ETF的投资者盈利比例为61.3%,相比同时交易ETF和股票的投资者51.5%的盈利面高出近10个百分点。
操作“稳字当头”
上交所同期开展的2021年抽样调查显示,在近万名样本投资者中,ETF投资者操作稳、也因此取得了相对优异的收益。
上述抽样调查显示,55.5%的样本投资者采用配置策略和定投策略进行ETF投资,仅有5.2%的投资者选择价差套利策略。同时,在ETF投资时机选择上,“买跌”比例高于“买涨”比例,约28.4%的投资者会选择在大盘下跌、认为有抄底机会时投资ETF,极少数(9.8%)会在他人强力推荐下入场。
62%的投资者配置ETF产品的目的是“为了资产保值增值”,45%的投资者目的为“降低个股风险”。另外,仅投资ETF的投资者中,红利ETF持仓占比8.8%高居榜首,沪深300ETF、上证50ETF等主流宽基也进入前五大持仓。
调查显示,参与ETF以来大部分投资者取得了较好回报,亏损投资者仅7.2%,盈利高于10%的投资者占比53%。
ETF或成普惠金融重要工具
机构人士指出,ETF投资覆盖面显著扩大,持仓金额总体较小、盈利面大且分布更加均衡,具“普惠”特征。
机构人士表示,越来越多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选择ETF代替股票作为投资工具。前述调查显示,样本投资者中有67%的投资者有ETF投资经历,该比例较2019年提升12个百分点。同时,25.3%的投资者ETF投资年限为3-5年,该数据较2019年的14.3%增长约11%。这表明,ETF投资年限较长的投资者数量逐年增加。
此外,前述调查也显示,ETF投资者持仓金额总体较小,投资规模在10-50万元之间的投资者占比达45.3%,不足10万元的占比为24.9%,显示出ETF门槛低、成本低的普适性特点。
调查还显示,对于仅交易ETF的投资者而言,盈利分布及由此带来的财富效应体现出均衡性。仅0.04%的盈利投资者盈利金额超过50万元,仅0.01%的盈利投资者盈利金额超过100万元。相比之下,同时交易ETF和股票的投资者,相应比例分别为1.07%和0.42%;而在仅交易股票的投资者中,相应比例为1.38%和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