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蓝筹还是成长?机构激辩A股风格走向
2022年以来,A股市场分化再现。以新能源产业链为代表的成长股在2021年表现突出,今年却出现较大幅度调整;医药、食品饮料等热门板块也大幅回调。与此同时,大金融板块、地产、家电等产业链以及基建板块出现明显上涨。对于“再度抬头”的价值蓝筹和面临较大回调的成长股,机构普遍认为,政策加力下,“稳增长”风格或将持续,但在大幅调整后,后续市场风格仍存向成长切换的可能。A股结构性行情凸显
2月14日,三大指数震荡走低。截至当日收盘,上证指数报3428.88点,当日下跌0.98%;深证成指报13123.21点,当日下跌0.77%;创业板指报2732.01点,当日下跌0.52%。行业方面,板块分歧有所缓解,景点旅游、酒店涨幅居前,而券商、房地产、银行等板块跌幅靠前。
自虎年春节以来,A股市场表现出的分化态势依然显著,代表价值的上证指数与代表成长的创业板指走势出现差异。数据显示,截至2月14日收盘,三大指数自2月7日以来的涨跌幅分别为2.01%、-1.54%和-6.08%,年内则分别下跌5.79%、11.67%和17.78%。以价值蓝筹为主的上证50指数春节以来上涨1.64%。北向资金方面也出现了同样的差异,2月以来,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69.56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159.84亿元,深股通净卖出90.28亿元。
从行业来看,尽管14日有所回调,但以银行为代表的大金融板块,以及煤炭、钢铁、石油、有色、建筑装饰等基建板块春节以来的表现依然强于市场,而2021年涨幅居前的电力设备、电子和医药生物板块则跌幅居前。
市场呈现的另一特征则是不少大市值的机构重仓股回调明显,部分市值已位于近三年的低位。据数据统计,去年四季度机构持仓市值前十名的个股中,宁德时代、药明康德、东方财富、立讯精密春节以来已跌逾10%,隆基股份、迈瑞医疗跌逾5%,贵州茅台、五粮液微跌,而泸州老窖、招商银行维持涨势。
市场争辩“价值”与“成长”
面对当前剧烈变化的市场风格,不少机构继续看好“稳增长”相关领域的投资价值。
“节后低估值蓝筹股受到资金追捧,而部分成长股大幅下跌。这是因为前期成长股大涨,低估值的蓝筹股像银行、地产等已沉寂多年,严重落后于这些成长股。”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由于当前政策目标聚焦稳增长,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今年基建投资会进一步加速,对相关板块形成一定利好。
中金公司认为,当前成长股调整幅度可能已较大,但短期正面催化剂缺乏背景下投资者风险偏好的调整可能需要时间,中国稳增长还在继续发力,市场关注点可能会继续在“稳增长”相关领域;另外,海外市场也在反映全球货币收紧的影响,制约全球高估值成长板块表现。去年涨幅大的制造成长板块,包括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及科技硬件半导体等,已经有所调整,但可能还未到全面介入时机。
浙商证券表示,一方面,随着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美债收益率的整体走势相较于2019年至2021年将有所不同,而从近年来的走势关联度来看,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类板块与美债收益率走势之间呈现出较强相关性,加息初期对成长股等利率敏感资产或有扰动。另一方面,相较于2019年至2021年,2022年稳增长的力度和时间有望加大。
招商证券也提出,2022年是稳增长大年,目前新增社融增速已经转正并将保持回升的态势,未来的关注点在于稳增长政策落地实施的节奏。一旦有明确的稳增长动作落地,市场可能向稳增长发力阶段演绎,典型的顺周期低估值行业如煤炭、有色金属、银行、非银等表现更好,大盘风格占优。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提醒,成长股产业逻辑、业绩优势仍在,随着稳增长板块进入兑现期,后续市场风格或逐步切换回成长。
华泰证券认为,去年四季度以来,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成长风格持续回调,海外流动性预期边际变化与稳增长压力加大是底色,但考虑新风格确立的必要条件——产业逻辑剪刀差与业绩剪刀差,类似于2012年或2016年至2017年价值股绝对占优的条件尚不具备,成长股产业逻辑、业绩优势均强于上述阶段。
渤海证券则提醒,从中期看,在稳增长逐渐进入业绩验证阶段后将迎来兑收阶段,而调整后的成长板块将逐步具备参与价值。对于短期累计涨幅较大的稳增长板块不宜追涨,不过考虑到社融结构仍需优化,稳增长政策仍会发力,因而稳增长板块如有回调仍可进行博弈。